共享知识的程度决定遇到伯乐的概率

有一种人看上去十分有才,上得厅堂,下得厨房,能打怪兽,会写代码,什么都会,但是人到中年却郁郁不得志,一直在公司底层晃悠,整天抱怨领导看不出他的才能,抱怨公司制度不适合长期发展,抱怨自己一身武艺被困平阳,怀才不遇,伯乐难求等等。

知识共享

对个人而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,企业制度过于固化,领导过于任人唯亲等等,但是这些原因都是外部因素,自己也无能为力,解决“不得志”的办法还得从个人的角度看,问题的关键是“别人不知道自己知道”。如今社会节奏越来越快,别人也没有发现你分析你的义务,积极主动分享自己的知识、经验和优点,让别人充分认识了解你,开始相互产生链接。

一、共享知识的好处

1. 共享知识可以认识更多同频人。

人与人之间产生链接的方式有很多种,譬如:血缘、情感、共事、兴趣爱好等等,然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,另一种链接方式的作用越来越明显——知识。

如今手机人手一个,可以很轻松地通过网络将自己经验技巧分享出去,别人看到你的分享能从中受益,就是链接的开始,久而久之,自然就能够认识更多拥有共同话题的人,更重要的是这个人群曾经得益于你的分享,是与自己在思考相同问题的同频人。

同样自己也可以通过别人分享的知识,去结识更多眼界和学识远远高于自己的那群人,去主动产生链接,人生无限可能,很明显,共享知识的程度决定遇到伯乐的概率。

2. 共享出来也是学习的一种。

共享知识是知识管理的第三个环节,是学以致用的第一步。

无论我们从什么媒介上面看到的知识内容都是别人共享的显性知识,有如冰山一角,别人能够共享出来的永远都是最整个知识体系最表层的那一小部分,底下隐藏的绝大多数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核心内容。

但是隐藏起来的那一部分仍然可以通过思考和共享找到。例如阅读一本书,用眼睛浏览一遍,可以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显性知识部分,感叹作者说的好有道理。如果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去提炼作者的思路,就会重新发现很多仅仅浏览全文所不能体会到的细枝末节。

这些细枝末节背后的知识就是隐性知识,而提炼出来的这个思维导图自己稍作加工,同样也可以作为自己的显性知识共享出来。

3. 再小的个体都有品牌。

微信上面有这么一个打不死的小强,因为他的文风辛辣犀利,言辞一针见血,深受众多网友爱好,公众号文章篇篇阅读量突破10万+,但是因为观点针砭时弊,不符合核心价值观,公众号屡屡遭封,先后经历:王五四-王大姨-王姐夫-王枪枪-王伯伯-日完俺软-王气质-王纯洁-王红杏-王酥麻-王赛虎……

目前我也不知道现在他的公众号用的什么名字,但是他肯定还在继续,他的粉丝也在全互联网的搜索关注他,这就是他用自己个人品牌的力量,这一切来自于他的个人共享,不重度依附于任何媒介而独立存在,这就是个人品牌的价值。

二、根据对象和能力确定知识共享内容

  1. 根据据个人能力的高低确定知识共享的内容。

个人能力可以分为三个阶段:

初级阶段:主要共享的对象是自己的亲人、同事和朋友等等身边的人,让他们更深刻的了解自己的个性、学习能力、品质精神和潜力等等;

中级阶段:在自己的专业和行业里面,共享自己在这个行业经验和体会;

高级阶段:在整个社会范围内,共享自己对自己专业的知识、见解、经验和判断。

这三个阶段并不是根据时间来区分,更多的是根据个人所表达出来的显性知识价值来区分,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共享的内容会逐渐向中高级阶段侧重,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共享的内容经常同时涉及到这三个阶段。

  1. 根据对象的认知能力有根据地制定内容。

根据知识共享对象的认知层次来制定不同的内容,对于无法用自己的知识做决策的菜鸟,直接告诉他怎么做就可以,对于有一定基础,但是还不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高级菜鸟,需要通过一些实例讲清楚一些原理性的东西,而对于认知层次很高的老鸟,只需要讲清楚那些一些原理性的东西就可以共享。

  1. 有些情况还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性格特性有针对地制定内容。比如增加故事性,增加图表可视化,利用一些数据,增加实例依据等等。

三、目前共享知识有哪些途径?

知识共享实际上是不分场合和形式的。比如和别人聊天,告诉别人附近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,最近网购到的一件物美价廉的商品,正在看的一本很有感触的书,等等这些都是在做知识共享,只要是一个个体向另一个个体分享经验总结,那么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分享知识的过程。

除了普通的对话聊天之外,还有一些比较正式的知识共享途径。譬如报刊、书籍、杂志、演讲、表演、撰写论文等等。

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个人做知识共享的途径就更多了,博客、论坛(BBS)、微博、微信公众号、简书、今日头条、知乎、分答以及各种网络直播等等都可以,而且网络共享基本没有什么门槛。

四、个人最应该做哪方面的知识?

共享知识好处众多,正如以上所说,可以认识更多的人,可以更好的学,还可以围绕自己分享的内容打造属于自己的垂直品牌。目前互联网也正活跃着一大批孜孜不倦热衷共享知识的“有志青年”。

2016年末,仅仅微信公共号的数量就突破了1200万个,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,虽然数量那么多,质量却良莠不齐,众多的内容里真正有价值的优质内容却如凤毛麟角,大多都是极具伪装性的营销文案和一些无病呻吟的情感凉白开。

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单位是个人发展的基础,是自己养家糊口的立命之本,如果无视单位里面的知识积累,不去影响自己单位的同事,反而刻意追求工作单位之外的知识分享,整天去影响一些毫不相干的人,未免就有点儿本末倒置了。

所以,我们最应该共享的是自己工作岗位上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,其次才是专业之外的共享。

只要是有心人,在自己的专业方面总会有可以共享内容。

-------------本文结束感谢您的阅读-------------